0791-85997085
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作用,对症治疗、加强用药指导,跟踪随访、做好康复指导……连日来,记者走访河南省多家医疗机构的新冠康复门诊,见证了医务工作者们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快速康复而忙碌的真实一面。
除了坐诊,每天进行15小时线上答疑
“您放心,用药不会对您和宝宝造成危害……”日前,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冠中医康复门诊,中医科主任翟红印正在接听一名新冠病毒感染孕妇的咨询电话。
电话刚放下,一名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赶来的12岁小患者便在其母亲的陪同下走进诊室。“翟主任,孩子吃了3天药,咳嗽明显好多了,我还是不放心,想请您再看看。”孩子母亲言语急切。
“孩子的气虚情况已经缓解,看来化痰健脾的药物有效,接下来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应该就能康复了。”翟红印一席话,让这名焦虑的母亲瞬间有了笑容。
自1月3日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冠中医康复门诊开诊以来,每天来咨询、就诊的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患者络绎不绝。“我们是省妇幼保健院,每天有大量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这部分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或家人更容易紧张、焦虑、失眠,所以我们问诊时还需要安抚其情绪,帮助患者静心休养、快速康复。”翟红印介绍。
在随后的1小时里,翟红印连续接诊了6名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患者,他们反映自己在康复期出现了慢性咳嗽、咽痒、咽痛、气喘、头痛、身痛、失眠、心悸、焦虑、乏力、味觉减退、腹胀等症状,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治疗。
1月5日,翟红印没有门诊,从早上6时30分到21时27分,他一直在微信群里回复大家有关康复期的健康问题。“这两天,门诊就诊、电话咨询、微信咨询量都在增加,我尽力在第一时间回复患者的咨询,让他们安心。”翟红印表示,新冠中医康复门诊开诊以来,他每日的工作量翻了一番,但作为中医药工作者,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他觉得自己的忙碌很值得。
楼上楼下,一路小跑接诊患者
这些天,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冠康复门诊出诊的针灸一病区主任李瑞国,也在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患者忙碌着。
下午14时10分,距离开诊时间还有20分钟,李瑞国的诊室前已经聚集了5名等待就诊的患者,其中2名是预约挂号的外地患者。
“我老家在黑龙江省,这次感染后一直腰疼,弯不下去、直不起来,两条腿活动也不利索了。”33岁的李女士表示,自己在网上看到这里有新冠康复门诊就赶紧来看诊,想尽早解决疼痛问题,好过年回老家。
为李女士问诊切脉后,李瑞国为他定制了缓解疼痛的针灸治疗方案,并叮嘱护理人员引导李女士到二楼治疗区等待接受治疗。
“我每周一、周五下午在这儿出诊,一下午一般能看35~40位患者,比我之前坐普通门诊时增加了一倍多,患者排队是常态,我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减少等待。”结束了对第三位患者的问诊后,李瑞国一边快速跑步上楼为做好治疗准备的李女士针灸,一边气喘吁吁地与记者进行交流。
接下来的半天,李瑞国就是这样一路小跑、楼上楼下接诊患者,直至当天19时许,最后一位就诊患者满意地离开。
“很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核酸检测转阴后还有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李瑞国说,开设新冠康复门诊就是为了实现中西医结合诊疗康复“1+1>2”的效果。
新春坚守,守牢健康保护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翟红印、李瑞国都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5天、抗原检测结果转阴后,立刻回到诊疗第一线的。而在他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医务人员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此前,我们科针对新冠感染康复期患者持续增加的现状,进行了紧急调整,所有医务人员实行‘无集中休假’模式的轮班制。”李瑞国介绍,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工作强度等适时申请调休,但是小长假、周末等不再集中休息,确保医务人员在劳逸结合的基础上,有力有序保障门诊、住院患者的诊疗需求。
为满足新冠感染康复期患者的就诊需求,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增设新冠康复门诊的诊疗区域,计划在原有1间诊室的基础上陆续扩增至3间。同时,该院整合院内针灸科、中医内科专家力量,联合妇科等专家在新冠康复门诊出诊,利用中医药优势和针灸推拿特色,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新冠感染康复期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
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冠中医康复门诊已经联合院内体检科打通新冠感染康复期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相关患者在院内体检结果异常时,持体检报告至新冠中医康复门诊咨询,可免除就诊挂号费用,享受全方位诊疗服务。
“春节假期期间,我们依然会坚守岗位,为国家、为民族,为身边的亲朋好友,为每一位需要我们的患者尽一份责任,把患者的健康保护线牢牢抓紧,为大家提供健康保障。这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李瑞国说。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稿件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15911
责任编辑:袁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