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5997085
低低门前两桑树,忆君别时桑下去。桑树生叶青复青,知君颜色还如故。——明·王祎《忆别曲(二首)》
诗词鉴赏
本诗是作者怀念友人的作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门口两棵低矮的桑树,是故人离别的时候刚刚种下去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桑树由小苗慢慢长大,树上的叶子由稀到密,冬去春来,桑叶落了又长出新的,年复一年“青复青”。看着当年亲手种下的桑树,睹物思人,想起了老友,树上的桑叶每年都会茂盛翠绿,你的容颜是否还跟离别那年一样?对故友的绵绵深情,一如树上密密的桑叶,印满诗人的心房。
养生解读
我国桑蚕历史悠久,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桑”字,还有人们熟知的沧海桑田、桑榆晚年、桑弧蓬矢、桑梓之地等成语,可见桑已经融入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桑叶不仅可以入诗,还可以入食入药,祛病防疾。《神农本草经》认为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本草经疏》中载:“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桑叶具有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等多种作用,但在其清散的同时又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中医学认为,桑叶以经霜打后者药效最佳,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记载了一则桑叶治愈常年盗汗的故事,“带露桑叶瓦上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二钱,数次全愈。有人睡后汗出,遍身衣被皆透,二十年不愈,后照此方服至数日断根,真神方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撰写《丹溪心法》时亦记载:“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脂、抗粥样硬化、降血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增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其中的生物碱及桑叶多糖还能降血糖。
膳饮品鉴
每年春夏都是盛产桑叶的时节,取较为幼嫩青翠者做成家常小菜或熬粥,不失为一道美味,还可以晒干泡茶饮用。下面就介绍几款桑叶食谱,供大家选用。
翡翠嫩桑芽
材料:桑叶嫩芽150g,大蒜12g,枸杞子18粒,辣椒、盐、麻油、芥末油各适量。
做法:将桑叶嫩芽洗净,摘去叶柄,用沸水焯后放在凉水中过冷,沥干备用;枸杞子洗净,泡发备用;大蒜剥好,洗净捣泥备用;辣椒洗净切碎备用。将备好的桑叶嫩芽、大蒜泥、辣椒碎用少许麻油拌匀,加入盐、芥末油调味,装盘,撒上枸杞子点缀即成。
功效:本药膳具有平肝、明目、润燥的功效,适合肝火旺盛、视物模糊、肺燥便秘的人群食用。桑叶嫩芽颜色翠绿,焯水后不易变色,晶莹剔透,犹如翡翠,菜名由此而来。
桑菊薄荷粥
材料:桑叶6g,菊花6g,薄荷3g,粳米150g,冰糖适量。
做法:桑叶、菊花、薄荷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片刻,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另取锅加入适量水熬粥。粥将成时,加入药汁,搅拌均匀,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粥具有疏风清热润肺的功效,对风热犯肺引起的头痛、口干咽燥、咽痒干咳等有食疗作用。
桑杞决明粥
材料:桑叶6g,枸杞子15g,决明子15g,粳米150g,冰糖适量。
做法:桑叶、决明子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扎紧袋口。枸杞子洗净,粳米淘洗,浸泡1小时。将药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捞出纱布包,将枸杞子、粳米加入汤汁中,共煮成粥。粥成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粥具有平肝、明目、润肠的功效,对肝火偏亢所致的头昏头胀、目赤眵多、视物昏花、心烦失眠、大便干燥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桑叶银花茶
材料:桑叶6片,金银花9朵,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桑叶切细,与金银花、冰糖一起放杯中,冲入开水,盖盖焖5分钟即可。
功效:本药茶具有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的人群饮用。
桑菊明目饮
材料:桑叶6片,菊花9朵,薄荷叶3片。
做法:先将桑叶切细,与菊花、薄荷一起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盖盖焖5分钟即可。
功效:本药茶具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适合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糊眵多、头痛目胀、心烦易怒的人群饮用。低低门前两桑树,忆君别时桑下去。桑树生叶青复青,知君颜色还如故。——明·王祎《忆别曲(二首)》
诗词鉴赏
本诗是作者怀念友人的作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门口两棵低矮的桑树,是故人离别的时候刚刚种下去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桑树由小苗慢慢长大,树上的叶子由稀到密,冬去春来,桑叶落了又长出新的,年复一年“青复青”。看着当年亲手种下的桑树,睹物思人,想起了老友,树上的桑叶每年都会茂盛翠绿,你的容颜是否还跟离别那年一样?对故友的绵绵深情,一如树上密密的桑叶,印满诗人的心房。
养生解读
我国桑蚕历史悠久,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桑”字,还有人们熟知的沧海桑田、桑榆晚年、桑弧蓬矢、桑梓之地等成语,可见桑已经融入百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桑叶不仅可以入诗,还可以入食入药,祛病防疾。《神农本草经》认为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本草经疏》中载:“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桑叶具有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等多种作用,但在其清散的同时又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中医学认为,桑叶以经霜打后者药效最佳,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清代鲍相璈《验方新编》记载了一则桑叶治愈常年盗汗的故事,“带露桑叶瓦上焙干为末,空心米汤调服二钱,数次全愈。有人睡后汗出,遍身衣被皆透,二十年不愈,后照此方服至数日断根,真神方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撰写《丹溪心法》时亦记载:“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脂、抗粥样硬化、降血压、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能够增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其中的生物碱及桑叶多糖还能降血糖。
膳饮品鉴
每年春夏都是盛产桑叶的时节,取较为幼嫩青翠者做成家常小菜或熬粥,不失为一道美味,还可以晒干泡茶饮用。下面就介绍几款桑叶食谱,供大家选用。
翡翠嫩桑芽
材料:桑叶嫩芽150g,大蒜12g,枸杞子18粒,辣椒、盐、麻油、芥末油各适量。
做法:将桑叶嫩芽洗净,摘去叶柄,用沸水焯后放在凉水中过冷,沥干备用;枸杞子洗净,泡发备用;大蒜剥好,洗净捣泥备用;辣椒洗净切碎备用。将备好的桑叶嫩芽、大蒜泥、辣椒碎用少许麻油拌匀,加入盐、芥末油调味,装盘,撒上枸杞子点缀即成。
功效:本药膳具有平肝、明目、润燥的功效,适合肝火旺盛、视物模糊、肺燥便秘的人群食用。桑叶嫩芽颜色翠绿,焯水后不易变色,晶莹剔透,犹如翡翠,菜名由此而来。
桑菊薄荷粥
材料:桑叶6g,菊花6g,薄荷3g,粳米150g,冰糖适量。
做法:桑叶、菊花、薄荷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片刻,去渣取汁备用。粳米淘洗干净,另取锅加入适量水熬粥。粥将成时,加入药汁,搅拌均匀,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粥具有疏风清热润肺的功效,对风热犯肺引起的头痛、口干咽燥、咽痒干咳等有食疗作用。
桑杞决明粥
材料:桑叶6g,枸杞子15g,决明子15g,粳米150g,冰糖适量。
做法:桑叶、决明子洗净,用干净纱布包好,扎紧袋口。枸杞子洗净,粳米淘洗,浸泡1小时。将药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捞出纱布包,将枸杞子、粳米加入汤汁中,共煮成粥。粥成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粥具有平肝、明目、润肠的功效,对肝火偏亢所致的头昏头胀、目赤眵多、视物昏花、心烦失眠、大便干燥等症状有调理作用。
桑叶银花茶
材料:桑叶6片,金银花9朵,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桑叶切细,与金银花、冰糖一起放杯中,冲入开水,盖盖焖5分钟即可。
功效:本药茶具有疏风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适合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的人群饮用。
桑菊明目饮
材料:桑叶6片,菊花9朵,薄荷叶3片。
做法:先将桑叶切细,与菊花、薄荷一起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盖盖焖5分钟即可。
功效:本药茶具有清肝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适合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糊眵多、头痛目胀、心烦易怒的人群饮用。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196632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