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85997085
在中国文化中,阴阳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它从来都不是说的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东西的两方面。
比如人体,同样是这一个人,后背为阳前胸为阴;人体中的阴阳,就是元气运行的两种方式,元气往上升就叫做阳,往下降就叫做阴。元气在人体中按照一个圆形的规律运动,最上面是心,最下面是肾。从肾往上升,从心往下降。左半边是升的,属阳,右半边是降的,属阴。如果该升的时候升不上去,叫做阳虚,该降的时候降不下来,叫做阴虚。
阴虚
阴虚就是你体内的阴液不足,不能去制约阳了,阳多出来的那部分,会让你整个人表现出热象,比如总感觉口干,心神不宁,舌头红,孩子特别好动等等。
阴液是营养身体的源泉,可以直接供给皮肤。若阴液不足,就会出现各种皮肤问题,所以说阴虚让人丑。
阴虚之人的表现
1.面色偏红、颧红(农村红)、油光满面、脸上痘痘(痘痘问题比较复杂,也有可能是因瘀血或实热证,需要辩证看待)2.舌质红、舌形瘦,苔少、苔薄3.怕热、出汗、手心烦热4.燥热不安,易怒火,耐心差5.不定期腰酸绵软6.易口腔溃疡 、 扁桃体发炎 、口干舌燥7.易便秘,大便干燥, 小便少而黄
阴虚的艾灸调理
艾灸既可补,又可泄;既温阳,又滋阴,作用是双向的,能够自行调和阴阳。著名针灸学家周楣声也认为热证是可灸的。很多人认为阴虚不能灸,理由是不符合八纲辨证。其实八纲辨证是为汤药服务的,汤药只能以热治寒,以寒治热,作用单向,而艾灸是能平衡阴阳的双向调节疗法。阴虚的根源是中气不足,故而艾灸更侧重引火下行,补中气。
阳虚
阳虚的人很多,特别35岁以上,皱纹比较重,又怕冷的人。人变老的一个典型症状是怕冷,因为阳气是人的生机之本,人老了,阳气衰退到最虚弱的状态,也就生机不再了。
《素问》讲到:一切生机旺盛的生物,皆是“阳生阴长”的过程;一切衰老的生物,皆是“阳杀阴藏”的过程。阳虚是气虚的升级,气虚就是各个器官的能量不足,工作时“消极怠工”,能量不足最终就是怕冷,可以说,气虚时,女人易变老,但当变成阳虚后,早衰基本已成事实。
阳虚之人的表现
1.脱发、生白发:“发为血之余”,这些阴液都要靠我们的阳气来实现,所以很多老年人阳气不足,精血多虚衰,头发变白,慢慢脱落是正常规律。2.舌质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3.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4.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泣5.尿频、尿液色淡,清白:没有足够的肾阳蒸腾温煦,尿液就会来不及地想往下排。6.生殖系统疾病、腹泻:肾主生殖,阳虚人会较早出现性欲减退,女性白带偏多等现象。阳虚人食冷食后,胃易疼痛,甚至拉肚子。
艾灸是补阳气的有效方法
自古扶阳有三法:第一为灼艾,第二为丹药,第三为附子。灼艾就是艾灸。艾灸时释放的近红外线穿透力,能将艾绒中有效成份输送到脏腑和病灶之处,加上火本属阳,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认的补充阳气的重要方法。
阴阳两虚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情况既符合阴虚,又符合阳虚。其实这是阴虚久了,耗损了阳气,所以出现了一些阳虚症状;而阳虚久了,也会干耗阴液,就出现了一些阴虚表现。所以阴虚不能一味补阴,阳虚不能一味补阳,阴虚时用大寒的药物泄火只会损耗阳气。
阴虚就是你种下的庄稼,在秋天没有收起来,冬天没有东西可藏,既然没有东西可藏,吃的都不够了,明年拿什么去种呢?所以说阴虚日久必定阳虚。同理,你种下去的庄稼根本就没长起来,阳没有升上去,心的位置就空了,秋天你收获什么?所以阳虚必定会加重阴虚。
由此可见,单纯阴虚或者阳虚的人,极少极少,多半都是阴阳两虚。《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值夏秋之交,最好的阴阳同补法就是:艾灸关元,以此养阴,就是养阳之藏,此穴是少阴元气的领地,也是下丹田。古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阴阳要平衡有多重要。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是统摄元气之所。用艾灸关元能使命门真火充盛,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主诸虚百损。但我们还要记住,阳气才是最重要的!有形之阴不能自生,必依无形之阳始能化生。故阳为本、阴为标。
稿件来源:艾灸大学堂
网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NQozpNtPy8Zll_vhSE8hQ
责任编辑:刘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